新疆棉田主要集中在天山北坡绿洲带,即昌吉到奎屯这一线,我出生的那个团场,是这个棉花地带的最西端。
在这条棉花地带长大的人,恐怕学生时代都去地里摘过棉花。
我当年同学里,还有包地种棉花的,去年疫情期间还收到两条网套。
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80%,,它适合种棉,有个很少被提到的原因:棉铃虫。
当年,我父母进疆时,会检查是否随身携带农产品,因为地理原因,新疆隔绝了很多内地虫害,棉铃虫就是其中之一。新疆出现棉铃虫害是1994年后的事。
我小时候,棉田比例并不高,当时强调以粮为纲,其实,新疆这种水资源匮乏的地方,就不该种粮,粮食对水资源的消耗大概是棉花的两倍以上。
顺带说一句,我看到过一篇论文,人口相等的两块绿洲,以工业为主的绿洲,对水的总消耗要低于纯农业的绿洲。
关于新疆棉花,早些年你看到的是内地拾花大军,最近这些年,你看到的绝大部分画面,都是全机械化拾花,偶尔也能看到维吾尔农民在地里拾花。
其实,除了天山北坡外,南疆阿克苏到喀什的塔里木河流域也是棉产区。
讲到新疆棉花,你常会看到新疆长绒棉品质如何,但是,适合纺织的长绒棉在新疆比例并不高。你看到全机械化采棉的,其实并不是长绒棉,这种棉花品质较低,最适合做网套,价格只及长绒棉的一半,长绒棉主产区是南疆,依然手工采摘。
天山北坡绿洲带的农业生产技术,和美国仍有遥不可及的差距,但应该领先于世界上大多数地区。全机械化不说,像以色列人最早发明的滴灌技术,北疆已普及使用十多年了。
但是,农业生产效率的高下,比较的是从育种开始的长长的链条的整体效率,中国从育种开始每个环节都是落后的。
当年,东北大豆因为生产效率,可以打败全中国其他地方的大豆,但是,它被品质更好、价格更低的美国大豆消灭了。
新疆的棉花面临的情况其实也差不多,这条我暂且放到最后,先谈下最近被很多人讲的棉花经济到是咋回事。
从2013年起,中国纺织业就进入下行通道,全球纺织品产能在向劳动力比中国便宜的地方转移。
后两者的纺织产能,几乎完全是从中国转移出去的。棉花进口排名,恐怕还不能反映纺织工业产能转移的全貌。
比如乌兹别克斯坦,苏联时代,它相当于中国的新疆,独立后棉花出口量曾与美国不相上下,但最近十年来,棉花出口量急剧下滑,2020年居然停止出口,它的纺织业膨胀得太快了。
网上有人把乌兹别克斯坦的这种棉花出口变化,说成是学精明了。
事实上,今天的棉花生产消费,最大的危机,就是窖藏压力。
全球棉花产能严重过剩,有巨量的棉花存在仓库里,并未用于生产。
这里引入一个概念,叫库消比,就是仓库存量与当年市场消费量之比。
全球棉花的库消比,在最高的2014年,接近100%,也就是说,库存棉花够全球一年生产之用,2019年,这个数字终于被降到了70%。
印度和中国的棉花产量只占全球50%,但窖藏了全球几乎90%的棉花,马克思曾说,印度人不可能发展出资本主义,因为他们对财富的理解停留在窖藏金银的水平上。
但囤棉花最多的国家是中国,最高峰的2014年,棉花库消比187%,经过五年努力去库存,终于降到了96.1%。
与之相伴的,是棉花种植面积从2008年顶峰时超过6000万公顷,压缩到今天的3500万公顷以下,最低的2017年,甚至低于3000万公顷。
棉花基地转移到新疆,有个特别的好处,就是管理上便于一盘棋。
中国在推进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制近四十年的时间里,新疆的生产建设兵团一直是例外。
它也搞承包,但通常是合同一年一签的短包,而且种什么不种什么,并不由承包者决定,这种政策特区,很容易造就特殊的全疆一盘棋的大农业。
2001年中国加入WTO,全球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国迅猛转移,纺织业表现得最为典型。新疆棉花紧俏,每到拾花季节,内地棉商带着大笔现金入疆采购棉花。2008年以前,很多农场,不但你种什么,就连你用谁的农机,买谁的化肥地膜农药之类的农资,都是需要连里关切过问的。
为避免包地农户经营风险,它把兵团无微不至的父爱关怀,发挥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。
如果你包地种棉花,棉花挂桃后,连里的农技员会根据你单位棉田的植株数、挂桃数来推算你的产量,棉花收购时,低于此数,说明你把棉花私自卖给兵团棉花收购站之外的商人。
当年,每到这个季节,外地人看的是内地拾花大军进疆的热闹,本地人关注的是棉花堵截和偷运的暗战。
兵团对棉农当然是有补贴的,它表现在化肥农药等农资上,但棉花收购环节的压级压价,让这种父爱的好处变得非常可疑。
一个人人可见的事实是,与邻近的农村相比,兵团在设备和技术上有显著优势,但农户收入却一直明显低于地方。
农业生产具有相当的滞后性,如果是一盘棋管理,这种效应就更强烈。
纺织品出口遇到增长极限,棉花收购价会剧烈下挫,为保住产能,棉花收购的压级压价就只能改为兜底补贴收购,不然农户就会改种土豆红薯甚至抛荒,跑城里去打工挣钱。
当年从农户身上割下来的肉,现在用财政补贴的方式返还,最后变成仓库里越堆越多的棉花。
大家整天都在讲中国的粮食安全,实际上,中国的粮食安全系数全球第一。
我们继续讲库销比,国际上一般认为,粮食消费比保持在17%—18%是合适的,超过就会形成浪费,而中国库存的小麦、大米和玉米,足够中国人吃一年。
进口粮的到岸价,大概是中国本地粮食价格的六成。所以,中国粮食生产消费,其实可以概括为,一手进口洋粮,一手囤国粮。
今天,每当新闻里讲国家储备粮清理,就有聪明人会预言,接下来一定会出现XX新闻。
以前,没人认为棉花会像粮食一样,是关乎国家安全的东西,现在看来,它是了。
中国纺织业消费的棉花,四分之一靠进口,仓库里还囤着够用一年的棉花,占全球库存的四成。
有人号召大家买新疆的网套,这是非常好的建议,你可能不知道,为棉花去库存,这是多大的为国分忧。